V
主页
理念与个体的关系是奴隶主与奴隶的关系--柏拉图的晚期理念论
发布人
大家好,今天我们要聊聊柏拉图的晚期哲学,特别是他的理念论。这个理论,可没少给柏拉图添麻烦,因为很多问题它压根儿就回答不了。但是,我们还是要了解一下这个理论,因为它的思想传统,实在是太丰富了。 首先,咱们来看看这个理念论到底是个啥。简单来说,理念论就是认为,这个世界上的一切东西都有它的理念。比如说人、绿的东西、相等,这些都有自己的理念。这些理念,又跟咱们晚期哲学里讨论的共相有同等的作用。不过,柏拉图也说了,理念可是这个世界中的事物热望仿效的完美存在物,虽然它们不断尝试,但总是失败。 那么问题来了,这个理念跟个体到底是怎么关联的呢?柏拉图早期觉得,用比喻的字眼,比如模仿、分享等,就能把理念跟个体之间的关系表达清楚。但是,到了晚期他发现这样搞不行,得找个更详尽的办法来解释。 有人就说了,如果每个东西都包含理念的一部分,那理念就被分成许多部分,那它就不再是统一的了。这问题棘手,后来柏拉图就想到个主意,用模仿的比喻来解释。他说,特殊的东西是理念的摹本,它们之间的关系,就像平面镜中的影像跟造成这个影像的原物之间的关系一样。 但是,这又引出了另一个问题,就是我们刚才说的“第三者”的论点。比如说,我们认为一切大的东西在“大”这一点上是相似的,那我们自然就把大的理念看成是这种相似的根源。但是呢,柏拉图认为“大”必须自身就是大的。这样一来,我们就有了新的一组相似物——原来的大的东西加上大的理念。那这样呢,就得有一个更大的理念,作为这一系列新的相似物的根源。这个过程可以无止境地进行下去,每次都会引进一个更大的新理念,这显然是荒谬的。 这个论点就把作为共相和作为理念的理念之间的矛盾暴露出来了。如果把大的理念只看成共相,那就没有理由说它自身是大的。但是,如果把大看作理念,那它就必定是大的。这又跟原来的立场矛盾了。 你们知道理念是什么吗?它像是一种存在于心中的思想, 柏拉图,他可是强调理念的客观性,所以这个问题似乎有点怪,因为要把苏格拉底加进来。苏格拉底认为形式不能独立存在,它只存在于人的心中。
打开封面
下载高清视频
观看高清视频
视频下载器
王德峰教授讲座《西方哲学史——从苏格拉底到维特根斯坦》
哲学体系论的终结--中国民、院哲学到底在争论什么?陈嘉映(3)
后现代与后现代之后--当代西方哲学概述(1)--陈嘉映
物理主义的蜕变--现象学--胡赛尔的意识哲学--张浩军(3)
后现代与后现代之后--当代西方哲学概述(5)--陈嘉映
后现代与后现代之后--当代西方哲学概述(3)--陈嘉映
巴迪欧的事件哲学:从本体论到现象学(4)
哲学的传承与创新--文本传承与问题传承--赵汀阳
人的情感是怎么产生的?--从脑和艺术理解情感(1)
西方哲学的古代分水岭--苏格拉底与柏拉图
灵魂的起源是什么?最早的元素论--恩培多克勒和阿那克萨戈拉
上古文明:汉字一统天下前的夷夏东西冯时(3)
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发生在近现代中国?--“李约瑟难题”--李伯重(1)
原子论 留基伯与德谟克利特
万物生长--德勒兹革命与哲学--夏莹(3)
古希腊哲学的终结与基督教的兴起-剖析西方-希帕提娅之死-梁冲奇(2)
后现代哲学为什么会走向对神学的关注?现象学的转向意味着什么?
运动为什么是不可能的?芝诺
物理主义的蜕变--现象学--胡赛尔的意识哲学--张浩军(5)
消除世界的试验--与消除人类(意识)的世界--自然科学的产生是不必然的?胡塞尔到底想做什么?
2024西方哲学史(II)-第十五课-2. 培根论“归纳”
怀疑与不可知--少年天才追求智识的一生-休谟与启蒙运动(5)
被解析的空间--重构大脑何以可能--空间:机器、脑和艺术--顾勇(2)
人是一个先于世界的主体?为什么胡塞尔说康德的物自体是荒谬的?
【中英字幕】齐泽克的简单友谊测试 原作者:Julian Cinema & Philosophy
巴迪欧的事件哲学:从本体论到现象学(2)
何为现象学还原?意识和意识活动的区别?意识和物质哪个是对象?
西方哲学三大根基:自然,精神和社会的终结之路
王东岳学习坊 第03模块:西方哲学基础综述(一) 哲学
巴迪欧的事件哲学:从本体论到现象学(1)
民主还是贤人--国家的政治形态--理想国--柏拉图说了什么?(1)
卢麒元:太扭曲了,不单美国讨厌我们,甚至西方世界整体讨厌我们
徐文兵:社会正在大批量制造病人
中国传统文化的啄木鸟--道家思想及其现代意义--吴根友(4)
果戈里--来自乌克兰的纨绔少年--苏俄文学(1)
黑格尔哲学思想特别加长版,一口气读懂黑格尔哲学
王东岳学习坊 第04模块:西方哲学基础综述(二) 哲学
2024西方哲学史(II)-第十五课-1. 培根的“四假象”
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中国文化自信的理由--葛剑雄(2)
逻辑思维是怎么产生的?-概念体系的奠基人-西方哲学普讲与重审亚里士多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