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
主页
京东 11.11 红包
天气预报的价值:中国劳动市场对于准确与不准确温度预报的反应
发布人
宋雨琪,现哈佛大学Salata气候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博士后。2023年博士毕业于芝加哥大学哈里斯公共政策学院,2017年在芝加哥大学布斯商学院取得MBA学位,2014年在麻省理工学院取得数学与经济双专业理学士学位。研究方向为环境与能源经济学,关注气候变化下相关政策、市场措施及科技发展的社会效应,主要课题包括研究预报信息对民众规避极端天气和污染的重要作用。
打开封面
下载高清视频
观看高清视频
视频下载器
中国是否迎来生态库兹涅茨曲线拐点? 基于县级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分析
碳中和经济学与可计算一般均衡(CGE)模型
气候变化经济学论坛:碳达峰与碳中和
气候变化背景下的韧性管理——以“水-能-粮”系统为例
中国区域水足迹及虚拟水贸易的时空演化路径
中国陆上风电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及减排潜力
中国企业绿色低碳转型的政策驱动与作用机理
全球气候治理与中国气候政策协同
能源政策在亚太新兴经济体能源转型过程中的作用
清洁的水、繁荣的房地产和扩大的不平等:来自中国的证据
全球碳排放的近实时量化与评估
中国城市土地扩张过程中城乡地区碳强度差距特征及驱动因素
温度异常与气候变化评估
适应行为减缓极端温度对家庭消费的负面影响
减污降碳政策的协同增效与实现路径分析
中国农业对极端高温的适应性,1981至2010
公共环境关注与中国企业社会责任
政府的重视如何影响大气污染防控——来自政府工作报告的证据
中国各地区碳排放的两极化分布趋势及其影响
气候变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合作与不合作下的区域气候政策
多目标政策对绿色生产率的影响:来自中国燃煤电厂的证据
Qt天气预报项目(含显示定位本地城市天气和显示搜索城市天气)
数字金融发展驱动绿色技术创新:要素配置视角的再解释
环境管制对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
城市规模与气候变化:大城市有助于降低碳排放吗?
利用卫星数据量化中国耕地使用的水环境影响
雾霾与犯罪:来自中国裁判文书的证据
税制绿色化的微观政策效应——基于企业环保新闻文本情绪数据的检验
企业气候变化承诺:生态创新与企业环境治理
中国紧凑型城市发展降低交通需求:气候、能源使用、空气质量和人体健康的协同效益
气候变化损失的多模型评估
财政环保支出对刺激家庭碳排放的未预期影响
农业通过生长季调整适应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对全球高比例风光系统极端电力短缺事件的影响:1980-2022
城市污水处理温室气体减排与水资源压力缓解路径优化:水-碳耦合视角
融合夜间灯光数据和城市属性特征核算城市尺度碳排放量
大气污染的劳动力区域再配置效应和存量效应
环境治理集权化与空气污染:来自中国的证据
中国城市电力生产、结构优化与空气污染-基于279个地级城市的空间计量分析
碳减排的劳动生产率及经济影响 建模研究和成本效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