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
主页
京东 11.11 红包
我们永远无法拥有一个人,只能拥有和ta的关。所以当我们权衡要不要离开/留下的时候,也要把重点放在关系对你的影响上
发布人
我是润风,专注于“个人成长”和“原生家庭创伤”的咨询师,结合我的咨询和成长经历,分享心智成长相关内容~ 【暂不接新来访】
打开封面
下载高清视频
观看高清视频
视频下载器
内耗一般都伴随着多种情绪的压迫,解决内耗,也就是消解情绪的过程
“强迫性重复”不仅仅是很直接的,很明显的行为,比如“反复进入不健康关系”,更多的其实是隐形的,不深入探索很难觉察的“系列动作”
一个人难改的不是行为,而是背后的心理机制。行为往往只是心理和认知的外在体现。那么改变一个人的难度就相当于“换一个不同心理的人”
如果你经常感到痛苦,那就很有可能还处于“儿童心理状态”
关系的建立和修复,关键在于“让对方切切实实的感受到爱”,而不是口头上形式上的表达
明明还喜欢ta,关系靠近了却忍不住推开,通常有这么几种“创伤模式”
你会不会很容易心动,特别是有人关心你,温柔的对你,你就会有些喜欢他,觉得他真好
生活中很多焦虑和烦恼,都来自于维护完美上,维护自己的完美,生活的完美,偶像伴侣的完美
如果你经常有抑郁,无力的状态,干什么都提不起兴趣,这是因为你的“自己”被压抑了太久,没用办法发出声音
我们的自信状态就是不完全稳定,会一直变化的。很多同学有个误区,自己焦虑了,不自信了一些就觉得自己退步了。
讨好的一个难点就是克服愧疚感,总觉得不满足别人就是伤害别人,怎么办呢?试着尊重别人的独立命运
经常责怪自己太弱,太容易焦虑,太不自信等等,其实是因为你没有看到自己的苦,没有意识到给自己上了难度。
很多焦虑和自责都和自恋相关,如果我们练习“自恋觉察”,就可以减少很多痛苦。
其实你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情绪问题始终有偏见,所以不愿意平等的把它和身体问题一样看待
如何快速了解一个人是主动性更多,还是被动性更多,也就说他的主体意识强不强
好多同学问:灾难化思维不就是预期管理吗?区别在于,现实中很多灾难思维是伴随着强迫性重复的“自毁倾向”的
度过了焦虑恐惧的两个月,对这几个议题有了更具体的感受:1我们对于未知和不确定性的恐惧;2我们对理想他人的想象;3养宠物的总结
“评判姿态”常常会让一段关系变得不平等,也就很容易破坏关系。如果你想维护关系,那么可以参考视频里的几种场景,避免这种高高在上的评判姿态
很多评论都问:我自己包容自己有用吗,我的老板,家人,朋友觉得我不好,有什么意义呢?
焦虑型依恋,想依恋别人又害怕被抛弃,只能“扮演”不焦虑,所以非常的拧巴和痛苦
当你想维护一段关系,面对ta的倾诉或者求助,怎么样可以让对方感受到我们的心意,感受到被理解呢?
自卑自恋常常一起存在,背后都是对客观事实的扭曲造成的自我防御,以维护自己的完美
我原生家庭挺好的呀,为什么我还是缺爱,讨好,不自信呢?这是因为这两个关键词没有被满足:真实和无条件,即“真实的我被无条件的看见”
一句话,缓解我们的焦虑和紧绷:未来总会有新的答案
聊聊阿德勒的“目的论”,我们痛苦是我们选择痛苦吗?一切过去的原因都是“无意义”的吗?
被背叛,被辜负,其实是我们感觉到了自己的付出和收获不成正比,也是在提醒我们,这不是你想要的关系/你想象中的关系
是否会塌方常常取决于我们的想象,在这个载体身上放置的想象越多,就越容易塌。当我们理解我们的崇拜都包含着想象,那么就可以把崇拜放下了
NPD身边,其实没有“人”,只有被利用的工具
可以把移情看成是“需求投射”的结果,当我们特别讨厌或者喜欢一个人时,通常都是我们把某个需求或者某个定义放到了他身上从而产生了对应的情绪情感
什么叫主体性,看你有没有自己的叙事
谁痛苦谁改变,好多同学理解成“必须忍受对方”。我的理解是:改变是一种选择,当我们把选择权拿回来,改变已经发生了
当你把不要焦虑不要崩溃当成目标,这就像希望自己永远不生病,反而会增加很多“责怪自己”的时间和精力
经常说人要拥有主体性,那到底什么才叫做主体性,给大家两个参考
不要美化别人的状态,很多时候我们的焦虑源就是“心中完美的别人”,我们以为别人一切顺利,一切完美,只有自己陷在困境中。而事实是,每个人都陷在自己的困境中
在传统环境下,好多同学都有一个“讨好的妈妈”,这会对我们的人格形成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
当我们特别想改变别人,或者想“骂醒”一个人,其实是在免费教育他,且往往没有成效。因为属于他的改变时刻还没有来。别人不会因为我们的几句话而发生质变
区分烂人和正常人 回避(疏离)能量很低 一般人没那么多能量去接住ta们 所以清晰自己的定位即可 剩下的明天再发 我不熬夜了 要秃头了快。。。
特别爱付出是因为,当我们不付出的时候,我们就会怀疑自己够不够好,有没有用。
心理变强大的信号,我们不再特别关注别人的生活,我们不再用别人的生活来衡量自己的好坏
心理健康第一块基石,就是接纳自己